央行创设首期5000亿元互换便利

博主:adminadmin 2024-10-12 03:00:06 84 0条评论
摘要:   【深圳商报讯】(记者 陈燕青)为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长效机制”的要求,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央行10月10日决定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

  【深圳商报讯】(记者 陈燕青)为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长效机制”的要求,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央行10月10日决定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简称SFISF)”,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以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分股等资产为抵押,从人民银行换入国债、央行票据等高等级流动性资产。首期操作规模5000亿元,视情可进一步扩大操作规模。即日起,接受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申报。

  据悉,互换便利期限不超过1年,到期后可申请展期;抵押品范围未来可视情况扩大。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央行不得直接向非银金融机构提供贷款。互换便利本质是“以券换券”,不会创造基础货币。

  对此,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指出,过去我国央行的一级交易商仅有中金和中信两家非银机构,因此整体非银的流动性只能通过银行体系投放,而银行能否向非银投放流动性很大程度上受到监管制约。当下央行创设给非银机构的直达机制,这意味着央行有了直接向非银机构投放的渠道。这似乎既可以避免银行机构的资金空转,又可以保证非银流动性的相对充裕。

  东部一家公募基金投研人士分析称,由于通过互换便利获取的资金只能投资股票市场,质押权益类资产获取的高流动性资产无论卖出还是质押融资,最终都使得基础货币从债券市场流出,流入权益市场。整体看,此举有助于证券、基金、保险公司及时获取资金进行增持,给市场带来增量资金,推动股市进一步反弹。

  在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看来,互换便利工具旨在向非银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对提振股市信心有积极作用。央行向非银机构置换权益资产的同时提供国债、央票等高流动性资产,而这些高流动性资产的来源正是央行对国债的净买入。“从这个角度来讲,二级市场国债买卖和互换便利工具一定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央行实际上可以实现股债两市的协同支持。”他表示。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对记者表示,央行创设互换便利释放重大利好,增强了证券、基金、保险公司等机构买入股票的资金量,市场有望迎来第二波行情。

  央行行长潘功胜9月24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宣布,将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通过资产质押,从中央银行获取流动性,将大幅提升资金获取能力和股票增持能力。创设专项再贷款,引导银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支持回购、增持股票。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浮窗式百度分享代码,请勿使用文字或图标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