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政策|巴以冲突延宕周年,中东局势走向何方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文|杨帆? 遥远
巴以冲突延宕周年,近期局势再度升温。综合中东五方势力当前核心利益诉求以及美国大选将近的外部环境,我们认为美国大选前,巴以冲突和中东局势或维持较高烈度,但失控概率较低,对相关大宗商品价格的催化或将持续,可继续关注事件性机会,但对中国资产并不存在风险传染机制。展望未来,美国大选后,中东局势才可能迎来变局的窗口。长期来看,美国在中东战略收缩或持续,中国与中东政经合作有望进一步增强。
▍事件背景:巴以冲突延宕,对全球地缘环境和资产价格持续产生外溢影响。
2023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并延宕至今。近期,黎巴嫩真主党高层接连身亡,伊朗实施报复行动,黎以边境交火不断,以色列与哈马斯的停火谈判陷入停滞。随着局势升级,巴以冲突对全球地缘环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以及石油、黄金等资产价格均产生了显著的外溢影响。综合中东五方势力当前核心利益诉求以及美国大选将近的外部环境,本文尝试回答以下四个市场关心的问题:
▍问题1:短期内,巴以冲突能否实现调停?我们认为,美国大选前,巴以冲突和中东局势或维持较高烈度,对相关大宗商品价格的催化或将持续存在,可继续关注事件性机会。
美国大选前巴以冲突调停实现破局的概率较低。1)当前拜登政府受制于大选,政治影响力有限,难以对内塔尼亚胡实现有效制约。2)内塔尼亚胡希望扩大冲突态势以延续自身政治生命、增加后续谈判筹码并助推特朗普上台。3)伊朗在当前局势升级背景下,亦需要释放强硬表态以维持自身地区影响力。在美国大选结果落定前,巴以冲突短期维持高烈度的情形下,对原油、黄金等大类资产的催化或将持续存在,可继续关注事件性机会。
▍问题2:短期内,中东局势是否会滑向失控?我们认为,美国大选前,中东局势滑向失控的概率较低,因此对中国资产并不存在风险传染机制。
1)伊朗的战略平衡的思维并未发生改变,在维系地区影响力的同时,哈梅内伊支持新总统与美国缓和关系,无意进一步扩大冲突。2)以色列国内外舆论压力持续累积,或对内塔尼亚胡形成一定压力。3)以沙特为代表的中东其他国家专注自身发展,或无意卷入冲突。4)在中东局势不滑向失控的情境下,料全球供应链体系与原油价格难以出现颠覆性变化,对中国资产并不存在风险传染机制。
▍问题3:美国大选将如何影响巴以冲突的未来走势?美国大选后,新总统或可在巴以问题上发挥更强影响力,届时巴以冲突或迎来变局窗口。
当前,哈里斯与特朗普选情焦灼,在11月大选投票前,或仍存在较大变数,在巴以问题上,两位总统候选人的政策主张存在显著差异:特朗普声称将迅速恢复巴以和平,挺以反伊立场鲜明;哈里斯的立场则更温和、平衡,重视以外交手段斡旋冲突。近期拜登对以色列影响力下降主要源于大选制约,并不代表美国对以色列已失去控制。无论哪位候选人上台,新总统或将在巴以问题上具有更多斡旋空间。
▍问题4:长期来看,中美将在中东局势中各自扮演何种角色?美国在中东战略收缩或是长期趋势,中国与中东政经合作有望持续增强。
1)美国方面,对中东石油依赖边际下降以及战略重心重返亚太导致美国在中东战略收缩或是长期趋势。2)中国方面,外交上,中东“和解潮”逻辑未被巴以冲突颠覆,中国有望通过积极斡旋冲突,帮助中东加快和平进程;经贸上,中国与中东国家在新老能源、基础设施及数字经济领域的后续合作值得期待;金融上,“石油人民币”具备未来想象空间,但实际推进仍需长期布局;国别上,可重点关注中国与沙特、阿联酋及土耳其的双边合作机遇。
▍风险因素:
巴以冲突烈度或范围超预期扩大;中东国家经济增长及产业转型不及预期;中国与中东国家经贸合作不及预期;美国大选进程不确定性;全球地缘风险超预期上升。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4年10月10日发布的《海外政策专题(19)—巴以冲突延宕周年,中东局势走向何方》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重要声明: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